沙县城隍庙
沙县城隍庙坐镇沙县城东,隶属道教,是一座祭祀地方神城隍的庙宇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清乾隆九年(1744年)重建,嘉庆、光绪年间均有修葺。至今已有640年的历史。
城隍庙的建筑布局宏阔大方,设有一个仪门、二厅事、两廊庑和一座小巧玲珑的演戏台,并构筑若干辅助性设施,占地面积64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2890平方米,规模固属可观,环境亦居优势,是东南诸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。
沙县城隍庙在民国时期和八年抗战期间曾见证了时代的坎坷与磨难。民国十四年(1925年)前后,军阀“郭旅”盘踞沙县,强占城隍庙作为兵营,驱赶了打理庙宇的住持,指使一群兵丁把城隍爷和七爷八爷以及两廊排列的神像,统统打入“冷宫”,实行全封闭。庙中的文物古迹,几乎被蹂躏无遗。时不过四年,“郭旅”打了败仗,仓皇弃甲而逃走了,久被禁锢的城隍庙神像与饱受折磨的庙宇,在邑人与道教群众合力抢救和扶持下,才渐渐恢复生机。
建国后,城隍庙被作为粮食仓库,继而改为粮油食品厂,城隍爷神像沦落民间。1984年沙县人民政府公布城隍庙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于1991年9月移交县博物馆管理。经博物馆申请上级拨来专款维修,古老的城隍庙才开始逐步恢复原貌。1996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沙县城隍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城隍庙得到进一步保护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沙县小吃网 » 沙县这座城隍庙不但历史悠久,还见证了民国和抗战时期的坎坷与磨难!